全收·全顺·全包
发表时间:2017-08-18    来源:驻马店文明网

  “我的名字叫全收,公司叫全顺,我可以负责地说,只要是河南人,年龄在16~45岁,能干活,我全收、全包。家里盖不起房子、娶不到老婆的,我保证他们能挣到钱。”这是“农民工司令”张全收多年来常讲的一句话。

  张全收是河南人,曾经也是农民工,有着浓厚的河南情结,也有着浓厚的农民工情结。

  张全收是上蔡县朱里镇拐子杨村人,1966年出生时,庄稼丰收,天天都梦想着吃饱穿暖的祖母给他起名“全收”,也就是“全部丰收”之意。但这个名字也让他收获了数不清的苦难。1979年,小学毕业的张全收辍学。为了挣钱,他夏天卖冰棍,冬天爆玉米花,搞过建筑,当过油漆工,卖过馒头,开过烩面馆,跑过客运,却一次次遭到命运的戏弄。

  1999年,在历经多番磨难之后,张全收凭借多年打工的积蓄,在深圳平湖开了一家小玩具厂,工厂里有60多名工人,几乎全是他的上蔡老乡。而几年后他之所以会做劳务派遣这个活儿,据张全收说,也是因为内心深处有着一个强烈的地域情结。

  2004年初,珠三角地区出现“民工荒”,张全收看到很多企业招不到工人,觉得这是一个商机,遂成立了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即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他的公司专招河南籍农民工。“当时有些工厂挂个牌子,上面写着‘河南人已招满’,或者干脆说‘不招河南人’,我看了十分气愤。”张全收说,“我专招河南人,我要让那些心存偏见的人知道,河南人是靠得住的,而且关键时刻还能帮上你的忙。”

  张全收在深圳平湖汽车站门口立了一个大牌子:“河南人找工作,张全收与你搞合作。张全收的公司,将用一流的服务为你承诺:内厂外厂任你挑,不欺不诈信誉高。若是骗了家乡妹,怎对家乡众父老。”这个牌子让不少人一头雾水,不知道他为啥要这样写。而熟悉张全收的人都知道,这其中包含着他特有的家乡情结和朴实个性。

  张全收靠着河南人诚实守信、勤劳善良的良好品格,很快在深圳等地树立了河南农民工品牌,消除了很多企业对河南农民工的偏见,很多过去不用河南农民工的企业主动找到张全收签订用工协议。张全收的深圳全顺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也越做越大。服务范围迅速扩散至外资、港资、台资及内地民营企业,跨越深圳、东莞、福州、珠海、厦门、大连等地,合作近百家企业,拥有员工几万人,他也因此被誉为“农民工司令”。公司的经营方式,被有关方面总结为“全顺模式”。

  2008年金融危机,3500名农民工两个月没有工作,张全收遵守“守望相助,有难必帮”的承诺,实行“全包”,包吃包住,按月支付工资,两个月花费了800多万元。张全收为众多农民工建造了一个温暖的“家”,当地农民工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有困难,找全收。”

  为更好地服务家乡经济建设,2014年,张全收将公司总部迁至郑州,成立200余人的扶贫志愿团队,先后培训并帮助5万多名农民工就业。从2002年起,累计为农民工带来100多亿元收入。




责任编辑:董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