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写文化繁荣发展新篇章
发表时间:2017-10-17    来源:驻马店文明网

  一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竣工投入使用,城乡文化资源配置统筹推进;一批优秀的文化产品应运而生,群众文化活动日益活跃;一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文化队伍日趋壮大;一批特色文化项目渐次实施,文化产业发展日渐繁荣……如今,文化体制改革正如二月春风,给我市文化产业带来勃勃生机。  

  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谱写出文化繁荣发展的精彩华章。

  统筹城乡,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根基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文化自身发展的需要。改革打破了文化体制机制的束缚,为文化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如今在我市,从城市社区到乡镇村居,一个个新建的大型文体娱乐健身广场成为男女老少欢聚休闲的好地方,为金秋时节的驻马店增添了几分亮丽色彩。

  要做到文化惠民,成果共享,关键是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支撑体系。为此,我市每年坚持把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区、社区公共文化服务圈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列入全市为民办的实事之一,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在充分用足用好上级有关政策的同时,加大地方配套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对农村文体设施进行升级改造。

  眼下,我市可供大众进行文化休闲的场所越来越多。全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三馆一站”等公益性文化设施严格落实免费开放的政策和规定。其中,市文化馆在组织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上,成功承办了全省第十二届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和《天中遗风——驻马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大型文化活动。市博物馆精心推出《南阳汉画精品拓片展》等多场展览,市图书馆在寒暑假期间保持正常开馆,积极服务广大读者,获得市民一致好评。

  在加强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方面,全市对各文化站进行达标建设或配齐相应器材。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继续对每个行政村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电影放映等进行补助。按照农村电影公益场次最低为一村一月一场的要求,我市认真组织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作,极大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近年来,我市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积极组织开展节日文化、广场文化和社区文化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平均每年组织“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不少于2000场。同时,我市还坚持开展极具地方特色的广场文化演出、民间艺术展演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让天中大地焕发出年轻的活力和蓬勃的生机。

  转企改制,激发文化单位发展活力

  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暨新创剧目展演活动上,驿城区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精心编排的豫剧《嫂娘·大娘·亲娘》参赛,赢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并进入决赛。该剧是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转企改制以来的又一精品力作。

  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驿城区豫剧团,转企改制后逐渐发展成为全市国有文化企业的佼佼者。

  “国有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院团改革又是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传统院团不仅体制陈旧、负担沉重,而且市场生存能力极弱。”市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文化体制改革说到底就是要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只有通过改革重塑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调动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出作品、出人才,文化才能获得真正的繁荣发展。”

  2012年,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批转企改制的文艺院团之一。从纯粹的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到国有文化企业,全员聘任制,评聘分离,完全打破身份管理,实行新的分配制度,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经历着嬗变。

  要生存,就要主动找市场;市场需要什么,就创作什么。

  围绕市场这根指挥棒,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改制以来精品迭出。2014年,创排的大型神话豫剧《盘古开天》,获得了市戏剧大赛金奖。

  与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一样,我市还有7家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2012年,驻马店市12家国有文艺院团有8家进行了转企改制,走在了全省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前列。改革五年来,全市改制国有文艺院团走出体制转型的阵痛期,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逐步发展壮大,结出累累硕果:在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暨新创剧目展演活动中,除了由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推荐的《嫂娘·大娘·亲娘》进入决赛外,上蔡县推荐的《蔡桓公》也入选本次大赛决赛。

  “在改革前简直不敢想,别说到省里、市里参加比赛能拿奖,院团能生存下去就不错了,主要演员外出自谋生计,院团基本处于瘫痪状态。” 宏扬豫剧团演艺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伟回忆起院团改革前的情况历历在目。杨伟说:“改革是场及时雨,不仅是驿城区豫剧团,全市大部分县级国有文艺院团基本名存实亡,已到了不改不行的时候了。”

  改革促进发展,创新带来活力。我市充分利用文化体制改革各项优惠政策,抓住关键环节,做到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手强”,文化单位改革稳步推进。

  市文化馆、市博物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和组建理事会等内部机制改革。各单位实行了全员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按需设岗、全员聘用、竞争上岗、按岗管理,实现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制定考核标准,年终进行综合考核。实行岗位工资、薪级工资、绩效工资的分配方式,收入分配与岗位职责、技术含量、绩效考核等因素挂钩。其中,市文化馆作为全省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试点单位,制订了《岗位实施方案》和《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办法》,灵活聘用、工资激励,有效提升了员工工作积极性和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市博物馆是全市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组建理事会试点单位,市博物馆出台了理事会章程,理事会已正式成立,各项工作运行顺利。

  组建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经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根据市编委《关于组建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的通知》精神,成立了驻马店日报报业集团,为市委直属事业单位,进一步推动了我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

  市级新闻媒体采编与经营分开和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等改革任务有序推进;全市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建设全面推进,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得到了中宣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

  释放动力,文化产业成为发展新引擎

  我市有着悠久的历史、厚重的人文文化,为将这些优秀的文化资源转化为产业资源,市委、市政府在政策环境方面进行了多方面探索和尝试。成立了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区也都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健全了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出台了《驻马店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驻马店市关于推动国有文化企业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实施办法》等,详细阐述了驻马店市文化繁荣发展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了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

  此外,我市还在畅通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完善宣传推介机制扩大文化产业的影响力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些扶持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激发了社会力量投身文化产业的热情。

  项目是产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抓项目是我市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依托项目建设,带动文化产业投资,扩大文化招商,提升文化产业档次和水平。我市积极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着力建设了一批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全面壮大产业规模和实力。其中,总投资80亿元的文化旅游综合体“皇家驿站”正式开工建设,确山提琴产业园发展态势良好,遂平县嵖岈山温泉小镇文化旅游产业园以“四季花卉”为主题,积极打造精品项目。驻马店日报报业大厦、市新华图书影视艺术中心、平舆上河城等市级重点文化项目建设进展顺利,老乐山文化生态产业园、上蔡重阳文化旅游产业园、上河城民俗文化大观园等一批文化项目也都有实质性进展。

  文化产业影响着一个城市文化的整体实力。传承中创新,挖掘中发展,立足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努力培育文化品牌,是我市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市文化资源丰富、积淀深厚、特色鲜明,许多都有着全国乃至世界的唯一性。近年来,我市在立足市场的前提下,通过保护、恢复、包装、开发和营销,精心打造了一批全省乃至全国知名的节会、文化活动和产业品牌。在品牌的带动下,我市文化产品的竞争力持续提升。

  2016年5月,我市召开了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会议,对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工作进行了整体部署。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深入实施重点文化企业培育工程,抓文化市场主体培育,抓文化项目建设,抓政策扶持引导,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体量保持增长。根据省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43.37亿元,比2014年同比增长33.8%,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2.4%,比2014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在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序中,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增速和占GDP比重均位居黄淮四市前列。文化产业发展亮点纷呈。影视动漫制作方面,去年,我市创作的首部农村戏曲电影《家有贤妻》在全国农村电影院线放映近14万场,2016年放映场次居全国第三;原创动漫《盘古开天》《重阳登高》,电影《铁血英魂杨靖宇》制作完成。国家级非遗“确山打铁花”通过市场化运作,走出河南、走向全国,2016年,先后赴全国七省市演出150余场。著名导演孙周以“确山打铁花”为主题执导,拍摄的微电影《铁树银花》在全国播放,影片上线首日播放量突破千万。培育扶持骨干文化企业做大做强,西平棠溪剑业有限公司入选省第二届“双十”工程,被授予河南省重点文化企业、全省十佳文化企业。组织参加中原文博会,多角度展示推介了我市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发展成果,提升了我市的文化影响力和知名度。

  政策环境是产业发展的关键。为助推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市委、市政府统筹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思路,制定发展措施, 积极培育各类市场主体,构建多渠道、多元化文化产业投入机制,营造了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

  上蔡县、泌阳县分别围绕重阳文化、盘古文化,连续成功举办了重阳文化节和盘古文化节,一年一度的大型文化节活动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到我市参观旅游、寻根探源。西平棠溪剑业有限公司挖掘利用当地古代冶铁铸剑的历史文化资源及天中文化,研制开发了系列宝剑产品,先后荣获60多项国际、国内大奖,并被作为礼品赠送国内外友人,年销售收入已突破亿元大关。汝南一笑堂工艺品有限公司,把民间麦草画工艺和陶瓷工艺完美结合,制作的新型麦草画工艺瓶,被指定为上海世博会特许商品,年营业收入3000多万元。

  我市文化企业还依托地方特色文化,开发出一系列文化产品,既展现了地方特色文化,又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如上蔡县白云翁毛笔制品厂的“白云翁”毛笔、汝南县袁月英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制作的麦草画等,都发展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知名工艺文化品牌。

  特色文化品牌的建设与打造,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大大提高了文化产品的经济价值,有力推动了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个个项目、一处处工地、一项项措施,文化产业在这片文化沃土上,正迎着朝阳,以做大做强之姿茁壮成长。

  文化是软实力。未来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我市的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经过探索、实践和发展,已写下了恢宏而凝重的一笔。与经济建设相伴相生的,是驻马店文化的成长和精神的再造,我们不仅要建设开放、富足的物质家园,还要打造一个更加文明和谐的精神文化家园。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曾经的辉煌已化作明天追寻的梦想。在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征程上,驻马店也必将跃马扬鞭,再度昂首。




责任编辑:董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