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开封:倡树文明新风 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建设
发表时间:2021-08-20    来源:

  近段时间,疫情形势反复,防控压力倍增,打乱了人们的生活节奏,也让人们重新关注起文明好习惯,比如用公筷、勤洗手、戴口罩等。培育公民的文明习惯,是市民文明素质提升中的重要一环,这成为这段时间,市民热议的话题之一。

  常态化疫情防控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我们需要重视养成健康文明习惯的重要性。

  群众生活习惯发生直观改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给我们带来不安的同时,也让我们暂时停下脚步,重新审视平时是否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

  8月6日傍晚,下班回家的市民陈曦,进家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消毒用品洗手。“说起来很不好意思,之前我经常因卫生习惯跟爱人拌嘴。”家住开封市鼓楼区滨河佳园小区的陈曦说。陈曦的妻子在医院上班,之前每天都要求他回家先洗手。但陈曦总觉得多此一举,为此经常跟妻子争执。最近,陈曦每天一回家就径直走到卫生间洗手,不仅不乱扔垃圾了,而且还经常将抖音上看到的讲卫生的视频放给孩子看。“我深刻认识到保持个人卫生的重要,今后的生活中要多多注意。”陈曦说。

  “口罩、消毒用品、健康码和行程码都是外出和上班的‘标配’”“一天洗手10多次,注重个人卫生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推进疫情防控群防群治,每个人应从我做起,注重个人卫生,参照疫情防控的相关事项做好工作”……连日来,在许多社交平台上,经常可以看到疫情对开封市民生活带来的改变。在超市、广场、公交车等公共场所,市民都自觉戴好口罩,保持社交距离,主动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许多市民在触碰电梯以及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后,会及时用纸巾擦拭手部,保持手部的清洁。

  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与时间赛跑,同病魔抗争,这场疫情让我们感受到生命健康的重要,敲响了铭记教训的警钟。更多市民则从生活做起,不断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构建自身防护。

  悠悠民生,健康为大。近段时间,包括河南省在内的多地,疫情防控出现反弹。这更让人切身体会到,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是一场特殊的战斗,是生命保卫战也是健康保卫战,它让我们更加体会到科学生活与健康素养的重要性。

  为最大程度降低集中交叉感染的风险,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各部门一直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生活习惯,从细节做起,从生活点滴做起,做好工作生活中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全社会形成群防共治的浓厚氛围。

  去年,中央文明办就发出《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精神文明教育的通知》,强调要运用媒体公益宣传等多种形式,增强人们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了解;教育人们养成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的健康生活方式,强化尊重自然、保护动物的生态文明意识;引导人们保持积极乐观、理性平和的良好心态,坚定战胜疫情的信心。在开封,开封市文明办发布了《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开展“五传五做”精神文明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各县区文明办、市直各单位全面加强防疫政策措施、自我防护意识、健康生活方式、生态文明理念等方面的宣传教育。

  权威、及时、迅速传播科学防护知识,构筑疫情防控的屏障。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人们格外关注防护知识,医护专家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演示的“七步洗手法”“口罩佩戴摘除方式”等短视频走红。在开封,开封日报报业集团的旗下媒体,广泛科普疫情防控知识、技巧,戴口罩、勤洗手、多消毒、少出门、量体温,已让民众熟知。跟着专家追踪新冠肺炎病毒的蛛丝马迹,通过文字和视频更新防护知识,成了不少民众的必修课。

  群众不断改善的健康文明卫生习惯,不仅有利于增强人们对疫情的自我保护能力,还促使人们增强健康理念、提高自身文明素质。

  健康管理观念不断增强

  “根深蒂固的陋习往往比病毒更加可怕。”连日来,很多市民都有着这样的反思。的确,我们身边,以前存在着随地吐痰、乱扔垃圾、不文明养犬等陋习。在不断的反思中改掉一些陋习,倡导文明新风,从而实现向更加文明靠拢的自我完善至关重要。

  连日来,记者在超市、药店等人员相对密集的地方看到,出门购物的市民自觉地与前面排队者拉开距离,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各位顾客,进店请戴好口罩,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测量体温,排队请间隔一米……”8月8日下午,在万博时代广场一家商店内,疫情防控工作人员正在一遍又一遍提醒顾客。不少顾客听到提示广播后,不由放慢了脚步。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倡导“一米线”排队是他们每天都会要求的内容。

  人们最初对“一米线”的认知还是在银行,有顾客在办理业务的时候,之后排队的人要自动保持距离。现在银行有了叫号机,有顾客在办理业务的时候,其他顾客一般都在座位上等待。

  即使疫情来袭,这样的现象仍随处可见,“一米线”不仅仅停留在地面上,更刻在了人们心中。不少市民发现,在一些小型商超门前,顾客排队时都会主动保持一定距离。8月9日上午,记者在黄河大街一家药店中看到,排队的顾客都自觉保持着一定距离,没有拥挤排队或者加塞儿的情况。“挺好的,这样隔开距离,大家心里都踏实。”一位排队的顾客告诉记者。

  8月9日7时30分,记者在黄河大街北段的公交站点发现,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有六七位市民在等待公交车。以往,大家候车时容易扎堆,而现在,这些等车人都戴好口罩,自动隔开大约1米的距离,有几位相熟的人也没有贴身而站,而是保持着距离。不一会儿,一辆公交车到达站点,人们有序排队上车,前后之间自动保持着距离。

  随后,记者登上了一辆公交车。记者发现,排队上车的市民都在注意观察前面的人选择什么座位,等前面的乘客落座后,后面的会自觉选择与之保持距离的位置坐下。车上共有不到10位乘客,分别坐在了公交车的前、中、后部位,没有乘客并排坐在一起。

  勤洗手,戴口罩,多通风,不聚集,以及衣物定期除菌,被褥勤加晾晒,主动测量体温……随着疫情防控的深入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养成健康文明生活习惯。这些生活细节,实际上反映出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同时,开封市各家超市、商场定时消毒做好监测,许多市民摘下口罩就去洗手,不再像往常一样将“不干不净,吃了没病”挂在嘴边。“要科学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起居作息要规律”“做人要乐观豁达,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不少市民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千百年来,人类在与各类疾病抗争的过程中不断发展进步,公共卫生事件面前,没有一个公民能置身事外,也没有一个人能独善其身。每个人都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践行健康生活方式,不仅是在为抗击疫情作贡献,也是在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家住开封市通许县行政路的赵菲说,“以前经常在外奔波,要么在餐馆吃,要么就是叫外卖。宅在家里做饭的日子,让我养成了荤素搭配、健康饮食的习惯。”突如其来的疫情,还让人们认识到常备医疗用品的必要性。“家庭常备药箱非常必要。此外,口罩、一次性手套等防护品也应储备一些。”赵菲认为,即便在疫情过去后,在特定地点、特定情况下戴口罩也应该成为一种卫生习惯。

  市民高度重视健康文明习惯的养成。在此背景下,整个社会也完成了一次关于“什么是病毒”“如何戴口罩”“如何洗手”等健康知识的全民大科普。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自己从前也很注意个人卫生,但疫情之下,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广大市民积极响应政府号召,“戴口罩、勤洗手、少出门”成了开封人的共识。

  一边欣赏风景,一边锻炼身体,是涧水河附近居民最喜欢的运动方式。8月9日傍晚,记者在涧水河畔的运动步道上看到,市民在户外也习惯了保持社交距离,市民在运动时取下口罩,在运动完毕后重新戴上。记者观察半个多小时,没有发现随地吐痰的行为。

  健康素养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涵养培育。数据和现实都表明:提升全民健康素养,需要“更进一步”。这既要求全社会加强对健康理念和传染病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又需要每个人和每个家庭掌握必要的健康医学知识,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2019年年底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第六十九条明确规定:“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树立和践行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健康管理理念,主动学习健康知识,提高健康素养,加强健康管理。倡导家庭成员相互关爱,形成符合自身和家庭特点的健康生活方式。公民应当尊重他人的健康权利和利益,不得损害他人健康和社会公共利益。”

  文明习惯需要长久保持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每一次大范围疾病的发生,都在考验着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

  在之前,可能很多人还把卫生习惯看作“个人小事”,在体育锻炼上“偷工减料”,在合理饮食上“纵容”自己,习惯于不健康的生活理念和行为习惯。因此,在网络上,不少网民以“抗击疫情中的不良习惯”为话题,在社交平台上发帖反省,他们立志改变“熬夜玩手机”“在电脑前久坐不动”“不勤洗手”“不按时吃饭”等不良习惯。

  “每天上班,会接触很多办公用品,回家摘掉口罩后,我会把外套挂在阳台通风处,然后用肥皂洗手,再给手机、钥匙等随身物品消毒。”谈及疫情期间的个人防控,市民潘梦云说,疫情出现后,她的家人和同事都格外注重个人卫生,“以前我还需要经常提醒家人下班回家后要洗手,现在不用提醒,大家每天回家摘掉口罩就会自觉洗手。”

  科学健康的卫生习惯,是阻断病毒的隔离墙。采访中,不少市民认为,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付出了太大的代价,需要进行深刻反思。勤洗手,多通风,在咳嗽、打喷嚏时尽量避人,并用纸巾、毛巾或肘部遮掩口鼻,不要随地吐痰。同时,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薄弱之处,尤其要加强对孩子、老人等群体的卫生健康教育。希望广大市民能用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态度迎接未来的每一天。

  市民文明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需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并逐步深入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习惯中。市民张女士这几天一直坚守在社区防控一线,她认为,文明习惯的培育要融入学校管理最基本、最常规的工作中,让孩子从小养成文明行为习惯。“希望学校将文明习惯培育等课程融入德育教育,不仅在思想上得到提升,更能把这种意识转换为实际的文明行动,让孩子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

  “我认为,咱开封进行的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非常重要,通过越来越多志愿组织的加入和志愿者的参与,形成文明宣传的重要社会力量,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建设。”开封市一家企业的员工刘尚莹就是一位志愿者,她表示,要让文明的种子播撒到每个人心中。

  这些新习惯、好习惯推动着全体民众共同战“疫”,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期以及“后疫情时期”,根据实际情况和社会需要,延续这些新习惯、好习惯非常必要。在疫情防控中,许多市民的卫生意识都有所增强,如外出都会自觉戴口罩。各位市民如有发热、咳嗽等症状时,也要自觉规范佩戴口罩,避免传染他人。不管是居家还是工作,大家都应保持居室或工作场所的清洁,做到勤洗手、勤通风、多饮水,不乱丢垃圾、不乱吐痰。在外出时,与他人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这个举动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更是现代文明礼仪的体现。

  “如今,随着疫情防控观念的加强,我们养成了很多过去未曾养成的文明习惯,比如公共场所自觉排队,而且排队时人与人之间保持了更远的距离,而不是像以前那样一窝蜂似拥挤在一起。现在只要回家都会仔细洗手,而且越来越多的家庭重视公共卫生等。”8月9日,谈起这段时间生活习惯的改变,家住天河湾小区的陈亚兵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好习惯来之不易,希望大家保持卫生文明的习惯,为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增添屏障,为城市文明增添亮色。

  延续这段时间养成的良好习惯,不仅有利于当前疫情防控成果的稳固,也有利于未来的社会治理,减少公共卫生等领域的隐患。可见,把符合公共利益的好习惯延续下去,补上曾经落下的“功课”,是改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关键。相关部门也要精细化、系统化、规范化地将好习惯加以巩固和推广,构建起完善的公共卫生和公民健康标准体系,使之成为一道风景、一种时尚。(开封日报)




责任编辑:肖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