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墙上便饭”传递爱心
发表时间:2017-07-12    来源:驻马店文明网

墙上便饭 苏玲 摄      

  “我埋单你吃面,有一种爱叫‘墙上便饭’。”昨日,在驻马店市平舆县城清河南路与泰河路交叉口东侧的牛杂面馆,店老板付国彦向记者感叹道,“没想到小城人的素质这么高。感谢顾客的信任,由他们埋单的牛杂面小票张贴在爱心墙上(如图),有需要的人尽管来吃!”

  “在我们享受美食的时候,你可以为那些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买一份爱心餐,将爱心小票贴在墙上,也可以毫不顾忌地享受这样一份暖心的便餐而无需埋单。如果你今天忘了带钱包,可以撕下一张;如果你有苦衷可以撕下一张;如果你今天想要帮助他人,你可以买一碗面或者一份饭,如果这份爱心温暖了你,你也可以温暖下一个他……”这是“墙上便饭”宣言。经记者实地探访,这是驻马店市平舆县城首家“墙上便饭”餐馆,即使是在河南省也不多见。

  墙上便饭,传递一份温暖

  记者看到面馆内非常干净,有五六十平方米的营业面积。最吸引顾客的是墙上悬挂着“墙上便饭”的宣言和上面密密麻麻的爱心餐卡。一张粉红色的餐卡上写着:“用心点燃希望。涓涓之水成海洋,颗颗爱心变希望。”另一张餐卡上写着:“我就是想做点好事。”……

  付国彦向记者讲起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推行“墙上便饭”、传递“来自陌生人的一份温暖”的初衷。

  “牛杂面馆是今年3月26日开业的,由我们夫妻二人打理。‘墙上便饭’的理念是在外地打工时了解到的一种爱心公益形式。谁都有落魄的时候,谁都有囊中羞涩买不起一碗热气腾腾面的时候。这种形式为想帮助别人的人提供了平台。爱心便饭的价位在10元左右。受助者享受这份爱心餐的时候,自尊心也得到较好的保护。”付国彦告诉记者,自己没做过任何宣传,墙上爱心卡每天增加的多,撕掉的少。

  表现勇敢,升为副班长

  今年40岁的付国彦 ,出生在平舆县一个农民家庭。弟兄两人,付国彦是长子。

  付国彦说,他于1993年12月入伍,在四川省西昌市凉山州武警支队任冲锋枪手,参加过数次缉毒战斗,表现勇敢,升为副班长。他所在的机动中队,经常接到紧急任务,处理突发事件,哪里危险冲到那里。

  付国彦告诉记者,在四川当兵时,他经历了很多难忘的事:参加过当地的火把节,感受到彝族的风俗民情;1995年参加过围捕赌徒的行动。“那天是星期天,我正在午休。接到命令到军械库领枪,听说嫌犯有枪已经逃到山上,我和战友奉命搜山。”付国彦说。

  “部队是个大熔炉,训练的刻苦、饮食的不习惯,对于战士来说,这些苦都不算什么,因为我们肩负着保卫国家、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任。”付国彦说。

  开家餐馆,把爱心传递

  “我1996年11月25日退伍。1997年在辛店乡政府上班,2005下岗了。”付国彦说,下岗后,他开始了打工生涯。

  最初,付国彦跟着老乡来到全国著名的大邱庄,因为那里工厂多,需要工人。付国彦为了多挣钱,选择了最脏最累的活——在不锈钢西餐具厂抛光车间当工人。

  从工厂出来后,付国彦到建筑工地做防水,到过宁夏、天津、南京等地。“10年前干防水工程,施工工具和方式都很原始,充满危险性,技术要求却很严格。我没攒住钱。”付国彦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付国彦接触到湖北襄阳的牛杂面。这种很受顾客喜欢的面食,色香味俱全,好吃不贵。付国彦决定向当地人学习牛杂面的做法。

  学习了七八个月,付国彦在掌握了牛杂面的汤、面、调料等核心技术的同时,还接受了新生事物——“墙上便饭”的理念,那种帮助困难的人有饭吃、奉献十元餐费的小小善举,深深植入付国彦淳朴的内心。他决定开家餐馆,把“墙上便饭”的公益方式传播开来。

  付国彦拿出多年积蓄先是在深圳开了一家襄阳牛杂面馆,妻子和他一起早起晚归,“墙上便饭”的模式被不少食客接受的同时也帮助了天南海北需要帮助的人。

  2017年初,考虑到在平舆老家上学的儿子面临高考,母亲年龄越来越大需要照顾,付国彦和妻子决定回到家乡开一家面馆,并把“ 墙上便饭”的模式带回家乡。

  “面馆开业以来,被越来越多的食客熟知,回头客也越来越多,也有环卫工人和附近的老人听说有墙上便饭可以免费吃面而前来体验的。食客掏出十元钱为陌生人买下一张爱心餐卡贴在墙上,是一种爱心的传递。爱心餐卡每天都在增加,从来没缺过。”说这话时,付国彦的眼圈微红。

  一个人只有经历过吃不起一碗面的艰辛,才能真正体会到一个善举、一个微笑带给他人的希望和力量。历经磨难的付国彦心中有爱,这星星之火,温暖着平舆这座小城里的每一个人。(晚报记者 苏 玲)




责任编辑:董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