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用好“三个抓手” 突出“三个强化” 通过移风易俗引领文明乡风
发表时间:2024-01-24    来源:

  近年来,西平县牢固树立“物质富足、精神富有”理念,以移风易俗为抓手,持续破除陈规陋习,全面推进精神文明。

  一、抓机制、培根基,强化刚性约束。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按照“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文明家园”工作要求,我们梳理出乡村发展中存在的“产业弱小化、人才缺失化、环境脏乱化、乡风庸俗化、建设无序化、村庄空心化、农民老龄化、农村光棍化、治理表面化、作风浮漂化”等10大突出问题,成立解决“十化”突出问题指挥部,下设十个专项工作组。特别是针对“深化移风易俗的常态长效机制”,提出破解“乡风庸俗化”难题,成立了“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西平正能量”主题活动工作专班,由县委常委任专项组长,专班推进。二是健全村规民约。印发《西平县村规民约制定和“四会”群众组织建设活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规范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法制审核工作的通知》,把移风易俗纳入村规民约修订和“四会”组织建设工作,遴选出50余个“优秀村规民约”,运用村规民约、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等多种方式,推动移风易俗由“软任务”变为“硬约束”。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与乡村振兴、“五星”支部创建等重点工作同步推进考核。采取“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法,实行县纪委监委作风督导、督查局工作督导、创文办业务督导有机结合,好的表彰奖励,差的表态惩处,形成了比学赶帮超的氛围。

  二、抓宣传、立风向,强化思想教化。一是媒体大张旗鼓“宣”。通过西平文明网、文明西平公众号、云上西平APP等网络媒体,宣传一批新事新办好家庭、文明家庭、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优秀红白理事会等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曝光一批铺张浪费、大操大办反面典型,旗帜鲜明地反对和批评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二是文化活动潜移默化“宣”。征集移风易俗民谣、顺口溜、三句半等文学作品130余篇,评选表彰20余篇优秀作品,并创编一批体现移风易俗主题的文艺节目。如,原创《移风易俗三句半》、民谣《移风易俗拍手歌》、唱词《于自力的婚事》、现代戏《柳暗花明》等,群众听得懂、能领会、可践行。三是村规民约名正言顺“宣”。通过“四议两公开”将移风易俗、酒席餐标、摆酒报备和彩礼彩金等纳入村规民约,并作为星级文明户、乡村光荣榜、文明家庭的评选标准。在文化广场、主要街道、文明实践所(站)等村民聚集地设立移风易俗宣传栏,张贴、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镇干部包村、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片、党员代表包户四级联动,将文明新风“送入寻常百姓家”。四是宣讲队伍有的放矢“宣”。以餐厅饭店、单位食堂为重点,发挥文明餐桌宣传员队伍作用,开展“适量点餐、健康饮食”宣传和督导。组建移风易俗宣讲队,到实践所、站宣讲;组织移风易俗文艺演出小分队,通过文艺节目宣传教育群众;聘请“移风易俗宣传监督员”,借助“两代表一委员”“五老人员”等社会力量开展宣传监督,做到监督无死角、无盲区。五是公职人员率先垂范“宣”。签订党员干部移风易俗承诺书,做到先行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公职人员操办婚丧喜庆事宜,取消生育、升学、入伍、购房等传统宴请。在公务接待中倡导和推行“分餐制”、小份菜、半份菜等点餐模式。

  三、抓载体、提质效,强化活动成效。一是开展文明主题活动。深入开展“移风易俗新风尚·文明西平正能量”主题活动,组织开展24类移风易俗活动,打造了盆尧于营村、留册桥村、老王坡顾庙村、师灵镇师灵村、藏王庙村、专探乡赵寺村、重渠乡罗拐村等50多个移风易俗示范村。设立移风易俗主题公园游园81处,融入西平文化、民间习俗等元素,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切身感受到文明新风的熏陶,文明新风浓厚氛围逐渐形成。二是开展亲情守卫活动。利用春节等时间节点,开展“欢声笑语度新春·晒出最美全家福”“移风易俗春联进万家”“写家训·挂中堂·扬家风”等活动,勤俭节约、守望相助成为时尚。三是开展婚恋新风活动。结合西平海棠文化,开展“海棠为媒定三生·移风易俗树新风”活动,不设奢华酒席、没有高价彩礼,彰显了婚事新办、仪式从简、文明节俭之风。2023年举办了汉装集体婚礼、乡村骑行婚礼、中式古典婚礼等60余场,参与新人1800余人,有力促进全县树立正确的婚恋嫁娶观。四是设立村民大食堂。由村红白理事会负责管理,实行“1415”制(一桌10人、标准400、烟每盒不超10元、酒每瓶不超50元),标准化承接红白事。五是广推“红娘协会”。在全县各乡镇、街道成立“红娘协会”,开展婚事新办宣传教育志愿服务,积极倡导“零彩礼”,定期举办公益相亲活动,为适龄单身男女搭建婚恋平台,帮助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




责任编辑:肖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