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春晓 把爱全给了特殊儿童
发表时间:2015-12-15    来源:驻马店文明网

  和想象中的一样,徐春晓是个开朗而又温柔的幼儿教师,可是她比一般的幼儿教师更加辛苦,因为她是特殊孩子的老师。记者见到徐春晓是在驻马店市残联博爱幼儿园。这个25岁的女孩是残联博爱幼儿园园长。2010年,徐春晓大学毕业后应聘来到市残联康复综合训练中心,当上了一名特教老师。几年来,她勤于学习,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勇于创新,把持之以恒的爱心倾注到特殊教育教学之中,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喜爱。她先后被评为“天中最美女教师”、“全市优秀共产党员”、 全省残联系统先进工作者”,先后荣获“驻马店青年五四奖章”、“全国特教园丁奖”等。在全市2900多名残障儿童中,2010年以来参加康复训练的938名儿童是幸运的。这些残障孩子初来市残联康复中心时有的不能言语,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患有自闭症,家长把唯一的希望寄托在这里,寄托在这个特殊教苑里默默奉献的园丁们。

  luf1512110.jpg

  记者采访时,徐春晓正坐在一群孩子中间,教孩子们做手指操,锻炼孩子们的记忆力。她的手指随着胳膊灵活地上下舞动,脸上始终带着甜美的笑容,孩子们围在她的身边,跟着她的节奏进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从不适应到喜欢   她用了半个月

  “最初的想法是做一名教师,但没有想到要做特殊孩子的老师。”徐春晓坦诚地告诉记者,最开始来残联博爱幼儿园工作的时候,并不乐意。她告诉记者,应聘特教老师时,自己刚20岁出头,大学刚毕业的她对未来充满梦想和期盼。当她走进康复训练中心站在听障孩子的面前时,她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心理困惑。一个母亲带一个孩子都有不少心烦的事,更何况她要面对几十个来自不同家庭、具有不同个性的残障孩子。当她苦口婆心劝说后,这群孩子还照哭不误”时;当盛上香喷喷的饭菜,他们却一动不动,你喂他一口,他含在嘴里老半天也不往下咽时;当精心准备好的活动材料被孩子毁坏时;当示范讲解讲得再生动、再直观、再具体仍然会有孩子心不在焉、东张西望时……徐春晓深感“爱”说说容易,做起来真的很难。一天的工作结束,她常常是口干舌燥,身心疲惫。“特教老师”这个称呼所包含的酸甜苦辣,外人无法体会。为此,她困惑过、彷徨过一段时间。与她一起应聘的教师有的因为适应不了与残障孩子交流困难选择了离开。

  但徐春晓没有轻言放弃,在工作中她体验到听障孩子可爱的一面,与孩子们朝夕相处,她内心深处萌生一份特殊爱心和责任心。随着时间推移,徐春晓慢慢地感受到特教工作的意义和自己人生价值,一份发自内心对残障儿童的爱油然而生,一份阳光但又沉甸甸的社会责任让她割舍不掉。当她站在门口,孩子喊一声“老师好”时;当孩子康复期结束,留着泪说“老师我不走”时……她忘记了教学过程的艰辛,感受到一份特别的深深的幸福与甜蜜,体会到在这里奉献爱心辛勤付出非常值得。

  姚望辰是一名听障孩子,来到市残联康复训练中心时还不满两岁。因为年龄小,经常尿裤子,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她都把小望辰拉到卫生间里用温水擦洗,再换上干净的裤子,从没抱怨过。

  徐春晓在一线教学时,带的是学前听障儿童。孩子们刚来什么都不会说,一个发音对他们来说都很困难。为了让孩子能够辨别一个音,徐春晓要重复几十遍上百遍,不停地带读,演示口型,展示发音部位,纠正学生发音,没有一点休息时间。“半个月就适应了,很喜欢他们。”徐春晓告诉记者,她觉得特殊儿童更加脆弱,也更加需要关爱,半个月之后,自己已经舍不得这些孩子了。

  为了业务更精 不愿意谈恋爱

  “她现在忙得连男朋友也没有,我们都替她着急呢。”说起徐春晓,她的同事打开了话匣子。徐春晓的同事小影告诉记者,徐春晓认为,做一名合格的特教老师,必须下功夫钻研学习,掌握系统的特殊教育理论知识。

  为帮助听障儿童学会发音,发准音,徐春晓常把自己当成实物教具,把自己的嘴唇贴近孩子的手背,让孩子感受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以及气流的大小;常常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脸上、鼻旁、脖子上,让孩子感受声音的振动,找准发音部位学着发音。在学习舌根音时,她甚至让孩子的手伸进自己嘴里,触摸发音时舌头的位置。

  “谈恋爱耽误时间,我现在也真是没时间。”徐春晓笑着告诉记者,要是谈恋爱了,要浪费很多时间,那样自己专研业务的时间就会减少,如果继续沉迷于工作,也是对对方不负责任,所以一直拖着。

  记者了解到,201412月,在市残联康复训练中心06岁项目的基础上,市残联博爱幼儿园成立了,徐春晓被选拔到园长的岗位。任园长以来,她工作上开拓创新、锐意进取。为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训练理论知识和技能,她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邀请各级专家教授到市残联博爱幼儿园调研,为康复训练会诊把脉并进行授课,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中残联、省残联和全国部分院校组织的各种专业技术培训班,组织幼儿园特教老师参加开发区教师优质课比赛。20152月至3月,多次举办了关于0~6岁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技术培训会及幼儿园管理知识培训会以上举措,极大地促进了康复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不断提高。

  徐春晓的同事向记者讲述了一件事。涵涵是一名听障孩子,刚来时她什么都不会说,从没叫过爸爸妈妈,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用“啊啊……”的声音引起大家的注意。针对涵涵的情况,徐春晓制定了详细的康复训练计划。功夫不负有心人,来市残联康复中心的第十二天,涵涵就能很清晰地说出:“爸爸”了。当天,爸爸来接涵涵时,她迎面叫出一声“爸爸”,然后扑到爸爸的怀里。那一刻,涵涵的爸爸紧紧地抱着她,泪流满面。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涵涵已经和同龄孩子一样会背简单的儿歌、古诗,会跳好看的舞蹈,并于去年9月进入普通小学学习。涵涵的爸爸妈妈与其他孩子的家长一样,对徐春晓的训练教学特别认可。

  利用互联网 

  为孩子寻求康复方案

  徐春晓有一个干工作的理念,无论干什么事情,总要认认真真、千方百计把事情做得最好。她立足工作实践,积极对残障儿童康复训练进行教学创新,提出“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康复教育模式,得到省、市残联领导和上级有关专家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著名听力学专家、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教授孙喜斌,北京听力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医学博士王树峰分别于2015126日、27日和47日亲临市残联博爱幼儿园调研指导,对 “医教结合、融合教育、特教提升”康复教育新模式予以肯定并给予指导。20155月,市残联博爱幼儿园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全省学前融合教育试点幼儿园,并于今年8月开设了一个学前融合教育班,把辖区内10名家庭贫困的健全儿童和2名特殊需要儿童(听障和智障各一名)编入一个教学班,进行学前融合教育。 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下,暑假开学入班仅3个月,这两名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效果明显。其中一名唐氏综合征患儿,名叫郭胜康,虽已4岁半,但入班时智力水平仅达到19个月,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能力均很差,需在提示下才能完成日常礼貌问候,并有明显的攻击行为。通过跟普通儿童一起学习和活动,加上老师的重点关注和引导,郭胜康的语言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入班仅3个月,就能主动向长辈和老师问好,攻击行为明显减少并能和小朋友融洽相处。周末家长会成绩汇报,当郭胜康像其他普通儿童一样能连续背出75字的《三字经》和三首简短儿歌时,他的妈妈喜极而泣,连声说孩子进步太大了,简直难以相信,融合教育就是好。

  徐春晓还根据市残联博爱幼儿园大多是特殊需要儿童的现实,带领幼儿园教师积极探索实践“基于互联网+ 康复云平台的综合康复技术与服务”,努力构建智慧康复环境,探索智慧康复新技术。20156月,在市残联领导的支持和带领下,徐春晓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与黄昭明博士、刘巧云博士接洽,引进了康复评估仪、康复训练仪和构音测量与训练仪三台云设备,继而搭建和开创了线下评估、线上康复的O2O连锁新模式。设备引进后,徐春晓立即让老师利用这些先进的云设备,给在园的特殊儿童进行康复教学,实践证明效果很好。幼儿园被华东师范大学听觉言语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批准成立为“早期融合教育实验基地”,并于20158月在我市举办“远程教育智慧康复新技术研讨会”。

  几年来,徐春晓在普通的特教工作实践中,把如花的青春化作温暖无私的爱心,无怨无悔地奉献给充满阳光的特教事业,她执着地爱岗敬业、不断地开拓创新,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残障孩子康复训练中,为我市特教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成绩。她常说,干特殊教育这行,靠的是“爱心、耐心加恒心”,有了爱心才能抚育花的种子,有了耐心种子才会发芽,有了恒心,才能最终开出七彩的花朵。

责任编辑:董 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