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从“叔叔”到“爷爷” 从医39年他守护两代娃
发表时间:2024-01-12    来源:

  “来,嘴巴张开,让爷爷看下好吗?”“小乖乖,不用怕,让爷爷听听。”……2024年1月5日,虽然已是下午4时,在驻马店市第二中医院儿科诊室外依然排着长长的队伍,该院副院长王磊快速通过望、闻、问、切等诊断方式,为前来就诊的患儿处理各种问题。

  据了解,2023年10月下旬以来,支原体病毒叠加流感和其他冬春季常见病毒,造成很多宝宝中招,儿科成了医院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儿科医生也成了“超能力战士”。仅2024年1月4日当天,王磊便接诊患儿189人。

  专心加耐心 就是他的仁爱之心

  王磊是一名儿科医生的同时,还是一位主管业务的领导,为了让患儿得到及时治疗,他每天早上7:30准时到达医院,首先到各科室查看询问一遍,看看运转情况,然后赶到儿科病区进行查房,了解孩子们的治疗情况。

  8:00准时走进诊室。用他的话说,这一坐下就没点儿了。为了能让患儿少一点等待,门诊期间他几乎不喝一口水,省去上厕所的时间,午休时间也只有30分钟。常常是下午2:00才把上午的患者看完,下午2:30又迎来一拨患者,无论多晚,他总是看完最后一个患儿,才沐浴着夜色回家。

  儿科门诊面对的是不谙世事的孩子,无法表述病情,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超常的耐心就显得格外重要。“宝贝,多大啦?”“真是个好孩子。”王磊这些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拉近了和孩子的距离,也消除了患儿的恐惧感。他将耐心、负责、细致展现得淋漓尽致。

  “王院长是我见过最认真的医生。”“小孩生病家长很着急,见到王院长就像吃了定心丸一样。”“孩子一感冒就主动说要去找‘王爷爷’看看。”……从拿上听诊器,穿上白大褂,王磊就把每一位患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始终坚持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原则,常常用几剂中药,既解决了孩子的病痛,又增强了孩子的体质。由于,王磊采用的是望闻问切的中医疗法,很少让患儿做仪器检测和打针、输液治疗,所以,孩子减少了对白大褂的恐惧。

  “王院长一摸一看,就能判断孩子的病情,几副中药就能安全地解决问题。”这是他的技术水平,更是他的医者仁心,一位了解王磊的同事说,他在为患儿用药时,每一个处方都是有便宜的不用贵的,有无毒的不用有毒的,坚决不用毒性大的,既保证用药安全又降低了费用。

  从医39载 护佑两代萌娃

  “我小时候生病就找‘王叔叔’看,你现在也要听‘王爷爷’的话,‘王爷爷’不打针,看一下,你就好了。”记者找不到采访的空隙,只能在旁边等待时,一名母亲对孩子细声地说。

  1985年到2024年,从医39年来,王磊从最初的“王叔叔”被人叫成了“王爷爷”。39年杏林春满,39年大爱无言。许多经他诊治过的患儿也已为人父母。如今,已经是业务副院长的王磊,仍然坚守在一线守护着这一代患儿的健康。

  传承星火 为儿童健康点亮护佑明灯

  从医39年来,王磊既是医者,又是师者。“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王磊说,中医学的传承创新发展,需要团队的力量,需要一代一代的接力。

  作为“全国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二级主任医师”,王磊有自己的工作室,不仅要守正创新中医诊疗技术还要做好中医技术传承。他潜心研究中医药疗法,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曾在新冠病毒流行期间,带领医院中医药专家,研制出了治疗新冠肺炎的方剂,用于全区新冠肺炎的防治,收到满意的效果,充分发挥了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关键作用。目前,这些处方已经在省药监局备案成了医院制剂“金连解毒合剂”和“羌防散寒合剂”。

  针对技术传承,王磊本着一颗无私的心,用心带教,比如该院儿科医生刘圆圆经过他4年带教,现在在医院儿科不仅能独当一面,还小有名气,有很多患儿也慕名而来找她看病。“还有医生李莹莹在儿科诊疗方面,不仅耐心细心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说起自己带过的学生,王磊的脸上浮现出一丝欣慰的光芒,他说他带过的还有不计其数的实习生和乡村医生,他们也在各自的岗位上为患儿贡献着智慧和力量,传承星火,为儿童健康点亮护佑明灯。

  从医是一场修行,治病救人是积德行善,王磊凭借精湛的医术、超常的耐心和责任心,39年如一日坚守在儿科临床岗位上,不仅护佑了两代人健康,还使中医诊疗技术得到了传承发扬。说起以后的打算,王磊说,只要身体许可,会继续守护孩子们的健康。(王 捷 宋 戈)




责任编辑:肖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