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张大生:初心不褪色 爱心永在线
发表时间:2023-08-23    来源:

  8月23日,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都做好事”,在驻马店市确山县,有这样一位几十年如一日,坚持做好事的“中国好人”张大生。他是确山县三源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确山县志愿者协会会长也是享誉全省乃至全国的中国好人。

  1963年,张大生出生在确山县农村,从小家境贫寒。成长过程中,父母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里刨食的场景,深深地印刻在他的脑海中。“爹娘为了我们兄弟姐妹几个,真是太不容易了。长大后我一定好好孝敬他们!”张大生多次对自己说。

  由于身体素质好、品格优秀,年满18岁的张大生参军入伍了。到了部队后,他刻苦训练,增长本领。夜深人静的时候,他总是思念自己的爹娘:父亲的风湿腿怎么样了,母亲对重农活能不能吃得消……每当想起这些,这位铮铮铁骨的好男儿不禁潸然泪下。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每月的津贴他几乎都寄给了父母。

  当兵复员回到地方后,张大生到县农机部门工作。肯吃苦、善钻研的他,连年被评为技术能手、业务标兵。单位奖励的毛巾、肥皂,他舍不得用,带回家送给父母。隔三差五的,他都要把二老接到城里,让他们吃顿好吃的,而自己平时舍不得吃肉。

  和妻子郭香认识后,这位耿直的汉子对当时的未婚妻郭香说:“俺父母抚养俺兄弟姐妹受尽了苦头,我对你的唯一要求是,将来对俺的父母好。”“放心吧!我一定会!”郭香被这位富有孝心的小伙子深深感动,和他牵手步入婚姻的殿堂。

  结婚后,张大生把父母接到家里住。他每天工作再忙,回到家中第一件事就是陪父母坐会儿,说说话。吃饭前,总是问父母想吃什么,让妻子变着法儿给父母做。每天晚上,他总是扶伺父母睡下后,他才入睡。第二天,他早早起床,跑到父母房间,帮他们穿衣叠被。“俺家大生真是孝顺得很啊,为了俺们俩生活得开心,想得细致,做得周到。”他的父母逢人就说。

  在张大生的影响带动下,几十年来妻子郭香对公公婆婆如同亲生父母,儿子张恒源对爷爷奶奶百依百顺,对爸爸妈妈尊敬孝敬,一家人从来没有红过脸。张大生和他的家人,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文明家庭的价值所在。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30多年来,张大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这一更高境界的孝道情怀。1988年,张大生退伍返乡。从军的经历和对部队特殊的感情,让张大生很是关注社会上关于军人、部队的新闻。一次,他从看到一则“寻找抗战老兵”的新闻后,萌生了寻找革命老区确山县的抗战老兵,并为他们办点实事的想法。

  截至目前,张大生常年坚持看望帮助县里目前健在的15位新四军抗战老兵,他给每位老兵大门上钉上“民族脊梁 抗战老兵”的牌子,并在牌子上写上自己的名字和联系电话,以便老兵们有需要时能够联系上他。每次接到他们的求助电话时,张大生都尽力帮助。

  从2017年年初开始,张大生关爱抗战老兵的活动更频繁。他在确山县民政局的支持下,组织10位抗战老兵到竹沟革命烈士陵园祭扫。张大生不但给老人们准备洗漱用品,还特意向行动不便的两位老兵每人赠送了一辆轮椅。其间,在与老兵的交往中,张大生了解到有几位老兵的房屋有些破旧、漏水,门前的道路也没有硬化,还帮助为老兵解决吃水困难,个人自掏腰包20余万元。

  在确山县,大家都知道张大生是“抗战老兵的儿子”。很多老兵无儿无女,后事无人照料。张大生就决定,像他们的儿子一样,送老兵们最后一程,让老兵们“生前有关爱、故去时有尊严”。至今,他已为确山、西平、遂平的5位故去的抗战老兵操办丧事,披麻戴孝送终。每每见到这一场景后,现场群众们都说:“亲生子女也不过如此啊!张大生真是好样的!”

  在张大生的积极努力下,确山县志愿者协会成立“关爱抗战老兵”帮扶志愿服务队,服务队以“弘扬孝善文化 关爱抗战老兵”为主题,积极开展寻找、走访、帮扶、关爱抗战老兵系列志愿服务活动。

  在张大生的带动下,多年来确山县孝善爱心服务队的近百名志愿者们,持续帮扶照顾200多名百岁高龄的新四军抗战老兵。他们定期上门为老兵提供陪伴服务,开展义诊,陪老兵聊天、过生日、处理家务、化解纠纷。

  2020年,在张大生的带领下,确山县孝善爱心服务队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走访慰问活动,北到雪林,南到琼崖,东到海滨,慰问抗战老兵300余人,送这位特殊“儿子”的别样亲情。

  孝老爱亲是民族强大凝聚力、亲和力的生动体现,对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而言至关重要,更是善心的体现、爱心的写照、耐心的考验。张大生正是用自己的善心和爱心时刻将老人们的冷暖挂在心间,无怨无悔地传递着孝老爱亲的正能量,感动着、引领着身边人去传承、去践行,让孝老爱亲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不断地发扬光大。




责任编辑:肖婷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