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驻马店:多彩非遗文化 塑造文明城市之魂
发表时间:2021-01-27    来源: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符号,也是一座城市的灵魂。

  春节临近,河南驻马店市陆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文化活动,将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地方文化融入到市民生活,不断提升市民素质,塑造了城市文明。烙笔画、金瓜香包、布老虎、糖人、面人……一件件传统技艺的展示唤醒了市民对儿时“年味儿”的幸福记忆,同时也让市民提前感受喜庆、欢乐的春节氛围,展示了驻马店市精神文明的新面貌、新气象。

  非遗大集 年味儿足

  近日,驻马店市民协组织该市非遗传承人在爱家百货一楼大进行民间文艺公益活动。

民俗文化大集。图片来源:驻马店网

  河南女红传承人、驻马店市金瓜香包传承人王彩红,面塑艺人张新芳,天中吴氏火笔画传承人吴文彦在活动现场不仅展现了我市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的非遗项目、民间民俗活动,也通过现场制作,让市民零距离感受非遗的魅力,驻马店市非遗传统文化中地道、质朴的元素得到市民热情点赞。“布老虎身上融合了许多非遗元素,它的眼睛、嘴巴等都是我国传统的手工艺品。”河南女红传承人、市金瓜香包传承人王彩红给孩子讲布老虎文化,同时讲述布老虎的制作流程。

河南女红传承人、驻马店市金瓜香包传承人王彩红。图片来源:驻马店网

  把棉布裁剪成形,内部填充些棉花,再用剪贴的手法描绘出老虎的五官和身上的花纹。现场,王彩红给大家讲解大家制作五福布老虎的步骤。制作五福布老虎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考验的是人的“综合实力”,画布样、上颜色、画虎纹凭的是美术功底,缝布面、镶耳朵、绣眉毛靠的是扎实的针线活儿手艺,而填里料则完全靠力气,所以要做好一个五福布老虎,必须要体、美、劳兼具方可。

  舞动乡村 “醉”美生活

  上蔡县百尺乡下地韩村“韩氏大铜器狮子舞”,起源于明末清初,兴盛于清雍正至新中国成立之后,衰于“十年动乱”时期,复兴于改革开放以后,距今已有300年的历史,主要用于新春拜年、节庆、婚庆、寿诞、祈雨求福等农村农民的需求,主要活动于郾城、上蔡、西平、商水4县的洪汝河流域。“韩氏大铜器狮子舞”由韩氏先祖遗传,代代承袭,绝活令人惊赞。

韩木在吹奏乐器。图片来源:驻马店网

  每天清晨,“韩氏大铜器狮子舞”第十代传承人、下地韩村年逾六旬的韩木轻轻推开偏房的大门,吱呀一声,阳光穿透灰尘,洒向斑驳墙壁上挂的那些古老乐器上。这些乐器有上百年的历史,静静地挂在那儿,见证着历史的沧桑。

  看着这些古老的乐器,韩木眼前浮现出往日的情景:阳光灿烂的冬日,在村民注视下,大家穿上舞狮子的服饰,欢快地舞蹈。远处噼里啪啦零星的鞭炮声此起彼伏,“蹿天猴”拔地而起,在天空炸裂成一片白色的烟雾。

  这些记忆,对于韩木来说,从每年的农历腊月初八一直到正月十五,“韩氏大铜器狮子舞”都会断断续续表演,甚至演到早春二月。

  “我们家传下来的这些古老乐器,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我也会想方设法保存下来。”韩木拿起一个大喇叭说,每次抚摸着大喇叭,心头涌动的暖流令他震撼,“现代的乐器固然精美、音质效果好,可是老乐器的那种年代感及吹奏效果,很容易令人触景生情,感慨许多。”

古老的乐器静静挂在墙上。图片来源:驻马店网

  以前,冬天时间过得很慢,农闲的时候,村里的老少爷儿们都参与到大铜器狮子舞表演中来,娱乐的同时,还能锻炼身体。有的吹喇叭,有的打镲,有的敲鼓,有的舞动狮子,还有的挥舞着彩旗在一旁助威,欢声笑语此起彼伏,传出很远,经过年代的更迭与传承,这个拥有3000多人的村子成为“韩氏大铜器狮子舞”绵延不绝的生存道场,在传承中发扬,在发扬中传承,而其中蕴含的那份美好始终在村庄上空回荡。

(驻马店文明网)




责任编辑:余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