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顾心理健康才能体面“宅”
发表时间:2020-02-13    来源:中国文明网

  在这个疫情蔓延的春节,许多文化活动纷纷取消,春节档电影陆续撤档,大型娱乐活动暂停开放,一场“加长版”的假期骤然降临。面对网上复杂的疫情信息,有人沮丧,有人恐慌。其实,在家中除了盯着手机,我们也可以做点别的事,给焦虑情绪多些出口,让自己的心态更加积极乐观。本期快言快语,我们与您共同探讨,这个假期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告别“坐枯禅” 充实生活来解闷

  生活节奏的突然改变让很多人无所适从,手机成为贴身伙伴,屏幕变成了解世界的窗口,对手机的过分依赖催生了焦虑,一些人的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其实,不管是学做几道菜肴,还是学唱几首新歌;不管是与久别的朋友视频聊天,还是和身边的家人促膝相谈,这些于我们的精神世界而言都是滋养。时间给了我们同等的机会,是否有价值则要看你如何去创造。或许,只有学会改变,我们才能“宅”得与众不同,原本平淡的日子才能变得更加精彩。

  特殊时期,特殊战疫。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难免会因为长时间的隔离而产生消极情绪,但如果我们能从“宅”中取乐,才能以更加阳光的心态去面对疫情。比如,把一些快乐元素融入日常,与家人一起做做家务,利用“宅”的时机,多习文练字、学习传统、陶冶情操……学会做生活的主人,学着做自己情绪的主人,才能拥有积极健康的人生。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常常在于闲暇时间。对于尚在“长假”中的上班族而言,“空虚”不应该成为主题。从互联网回归到现实生活,珍惜陪伴家人的时间,与家人一起做做能增进感情的小游戏,将“坐枯禅”变“生动暖”。

  “充电”帮你解惑

  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有些人宅在家,找不到节奏感、方向感,在各种真真假假的疫情信息中,心生恐慌、自乱阵脚。作为普通人,我们不用冲在抗“疫”最前线,但也需要做到“从长计议”。丢掉的时间只能靠拼搏和奋斗追补回来,利用这段时间给自己充充电,把工作生活计划捋一捋,找回生活的仪式感、工作的冲刺感,把心态和能力都调整到最佳状态,如此才能以更强的“硬核实力”打好即将到来的硬仗。

  “超长版春节”并不意味着只能蛰伏在家里浪费时间,我们可以利用这段空闲精心钻研一件事请、学习一项新技能,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平台充实学业和业务知识,远离不良信息,开阔眼界、增长见识、提升品格、陶冶情操。

  平时大家都忙于工作,很少有时间静下心来学习、总结反思工作上出现的问题。这次疫情虽然给大家生活和工作上带来诸多不便,但又给我们提供了较为充足的学习时间。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学习与工作相关的知识来提高工作能力,同时又可以广泛涉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来拓宽知识面。这样既能保持身心健康,又能增加才智的事,何乐而不为呢?

  多一些科学的知识就少一些盲目的传言,多一些理智分析就少一些肆意发泄。把平时没时间看的书拿出来读一读,上数字图书馆查查科学知识,让阅读习惯再次成为“宅”的流行色,这才是疏解困惑的有力之举。“充电”可以让我们对社会、家庭、个人进行深度思考,鞭策我们探索未知的世界。“宅”在家,别让“困惑”变成“遗忘”!

  理解和沟通为你解答

  隔离病毒并不是隔离爱,理解和沟通同样能为隔离人群送去关爱。真诚地接纳疫情中出现的激烈情绪和低落心情,为隔离人群带去信心和安全感,鼓励他们把不安的情绪表达出来,告诉他们,大家都在和他们想办法克服困难,整个社会和国家都在与他们一起努力。有了理解,一切都会暖起来。

  最近,如何缓解心理焦虑,“宅”出健康、“宅”得科学,成为广大“家里蹲”群体不得不面对的问题。“超长版春节”是广大学生、外出务工人员和家人难得的团聚时刻,也是大家孝敬父母、修身齐家的良机。父母和子女不再是手机那头“可望而不可及”的牵挂,大家不妨多陪父母聊聊天、与子女谈谈心,珍惜这个机会,去创造更多和家人的美好回忆。

  如今,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患者身心承受着巨大压力;基层干部怕群众不理解、被问责;广大群众因“一罩难求”“双黄连口服液脱销”等事件变得焦躁。这时,理解和沟通就尤为重要:对患者给予更多关怀,防止歧视言行给他们造成不必要的心理伤害;“宅”在家中的朋友要多交流,加强心理疏导,也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降低心中焦虑。心中有阳光,才能更快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确保心理健康、实现“健康宅”值得我们关注。人人都懂得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才有益于推进社会和谐;人人都站在国家的角度考虑疫情防控,才能让病毒无路可逃。那些以为自己免疫力强而不采取任何保护措施的人,实则是在拿别人的生命开玩笑,因此,面对严格的出入管控措施,我们不妨多一些理解、沟通和配合,因为宅在家里既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他人。




责任编辑:庞海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