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岁“双拐教师”李道宽:用心把爱写给每个学生
发表时间:2020-09-10    来源:

  “从教几十年直至1990年退休,我最牵挂的是学生。那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在家长的带领下来到我家,我都义务补课。做老师是我这辈子最幸福的事儿!”在2020年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拜访了家住汝南县城的92岁老教师李道宽。老人拄着双拐,沿着走廊艰难地“散步”——他拄着拐杖在讲台上站了半个多世纪。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面容慈祥,话语和蔼,在挑灯苦读的学子心中种下希望的种子。如今,李道宽老人依然坚持每天读书,每每回忆起与学生们在一起的岁月,他的眼神中都充满了幸福。

  李道宽老人

  免费办补习班辅导学生参加高考

  两岁时,李道宽因病失去行走能力。青少年时代,为避战乱,他随父母四处奔波,在朝不保夕的处境中,以惊人的毅力将求学之路顽强延伸。尽管他命运多舛,屡遭不幸,但矢志不渝,立足三尺讲坛教书育人。

  如今,老人仍将家里的客厅当课堂,每天为前来请教的学生免费辅导。他从未把传道授业解惑当成换取报酬的筹码——他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教出更多更优秀的学生,让他们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这是他根植内心的信念。

  1977年,国家恢复高考,很多李道宽教过的学生向他请教,该如何搞复习、如何应对大学招生考试。从驻马店市区、西平、汝南、平舆各地来的回城知青和青年教师,纷至沓来。这些人的年龄相差甚远,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从李道宽这里求取知识,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

  求知者的到来,让李道宽的那间小黑屋充满勃勃生机。参考书一本也找不到,为了解答同学们提出难题,李道宽常常通宵达旦、夜以继日地备课。

  退休后的李道宽仍心系教育。

  超负荷的工作让李道宽渐渐觉得体力有些不支。其他教师也不同程度地遇到了类似问题。这一情况引起汝南二高领导的重视,决定办一个补习班,委托赵永志教师当班主任,聘请李道宽等优秀教师统一授课。这个班很快办起来了,方圆百里的学生都跑来,班里人数一下子增至117人。这个补习班,在驻马店地区是首创。学校不向学生收费,教师也没有任何补助。教师教得尽职尽责,学生学得如饥似渴。当年高考,这个班仅本科就考上了74人。

  用心编写一本高考辅导书

  高考恢复后很长一段时间学生没有教材,更没有辅导读物。不仅是汝南二高的学生,其他学校的学生也一样。看到这种情况,李道宽决定编写一本数学复习资料。

  从1977年初冬开始,李道宽一边教学,一边收集整理资料。他把平日教学中积累的数学问题集中在一起,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题目700多道,然后逐一精确演算。最后,他按“观察思考的方法”“解题规律的探索”“操作步骤及过程”几个部分,很快编写出一本复习资料的初稿。

  说来也巧,李道宽写完复习资料的最后一节,正好是除夕夜。

  从有想法到把书稿写完,整整4个月,李道宽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

  大年初三,他就把部分学生叫到教室,介绍了自己编写教材的思路及意图,并给学生们进行了讲解,请他们提意见,以便进一步修改。

  厚厚一摞《初中数学复习指导》终于完成,县教育局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来祝贺。局领导建议,将此书印发全县各中学,毕业生及数学教师人手一册,李道宽欣然同意。

  因为是数学教材,里面图形比较多,当时还没办法铅印,只能靠刻腊纸,然后手工推印。一版只能印一百多本,印得很慢,于是就找了几个字写得比较好的人同时刻、同时印。1978年暑假,全汝南县的初中毕业生都拥有了这本书。

  外县的听说汝南县出了本书教材,纷纷派人来订购,可是因为印量有限,根本无法满足需求。城关镇新华街工艺美术社得知这一消息,立即派人到李道宽家协商,要求买他的书稿。

  “李老师,您开个价吧。”“钱我是不会收的,不过我有一个请求,能不能给汝南二高1979届的400名初中毕业生每人免费供应一本?”“没问题,不要说400本,就是500本也没问题。”

  李道宽把修改后的第二稿交给了新华街工艺美术社。他们按市场需求总共再版11次,共印约一万册,销往信阳、驻马店、平顶山等地。

  言传身教义务辅导青年教师

  打倒“四人帮”之后,教师队伍出现了严重的断层。万般无奈之下,便从初中教师中选拔高中教师,从小学老师中选拔中学教师。选上来的教师有的上不了课,十分为难。

  教师不会可以学,可学生不能等。李道宽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怎么办?于是,他主动承担起给教师辅导的义务。

  他不仅把自己备课的教案提供给青年教师,而且手把手教他们备课,看他们试讲,帮他们克服困难。

  每次讲新内容,李道宽都先讲,让青年教师观摩。这样坚持了一个学期,成效非常明显。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明显增强。

  那时,汝南城关第三小学(简称“三小”)办了个初中班,三小的郑文铨老师被选拔到初中部任教,她找到李道宽,要求收她为徒。李道宽实在忙不过来,想委婉谢绝。郑文铨诚恳地请求:“我来求您,您要是不收我,我就没法教了。”

  听郑文铨这么说,李道宽心软了。他答应她随时可以来听课,并承诺,他的教案随时可以借给她翻阅和抄录。

  后来,郑文铨教的学生,数学成绩个个顶呱呱,她的课后来成了“示范课”。

  过硬本领教出优秀学生

  1977年暑假,汝南进行教育调整,外校约400名初中二年级的学生被集中到汝南二中读初三。可是,一测试才知道,这些学生几何没学,初二代数也才学一半,且大多是一知半解。

  离初中毕业还有不足10个月,怎么办?学校领导找李道宽商量,让他想想办法。

  当时李道宽已经接下了高中的课程,正在备课。看到领导为难,他主动说:“这样吧,把分给我的高中课程调一调,我去教初中。”

  第二天,李道宽就把担任初中数学课的陈素梅、王锦云、朱云3位年轻教师找来,一起商量对策。最后,大家达成一致意见:每名老师包一个班,每周上5节代数、4节几何,从初一课程开始教。

  当时没有课本,李道宽就自编讲义。课程增加,备课任务重,还要批改作业,每天常常忙到后半夜,他的劳动强度已近极限。

  经过10个月鏖战,大家终于交上了一份优秀的答卷——1978年中招考试,汝南二中初中毕业生绝大多数考上了高中,李道宽班上88名同学只有3名落榜。




责任编辑:余音
×